導語: 余寒 常博 “輕資產”的轉型風潮正在從地產商傳導至房地產的上游企業,杭蕭鋼構這家鋼結構生產企業正在進行一場技術轉型與經營模式同時推進的實驗——“技術服務型企業”是杭蕭鋼構給這自己的最新定位。 不過,這場實驗一波三折。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杭蕭鋼構身后的是,經歷過一場異常激烈調整的鋼材市場,以及正在進行深入調整的房地產市場。 2007年由于一筆344億元的跨國訂單遭受“造假“質疑,證監會要求其三年內不允許增發股票。2010年杭蕭鋼構成立了自己的房地產子公司萬郡房地產有限公司,不料迎來新一輪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讓杭蕭鋼構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再次受阻,建立鋼結構住宅示范項目的目標不得不延期至今。 而現在,雖然房地產政策持續放松,但是萬達、遠洋等大型房地產商已經陸續調轉船頭,紛紛將業務重心轉向地產以外的板塊。 對于杭蕭鋼構來說,在訂單與房地產趨勢之間做出平衡和判斷,并不容易。 鋼構住宅春天,還沒有來 萬科集團在住宅產業化的道路上摸索了十年,而對于房地產上游的建材企業來說,像造汽車一樣,在車間里造房子的夢想已經實現了。只不過這一夢想還在經歷重重質疑,沒能廣泛復制。 就在萬科集團反復摸索的十年期間,杭蕭鋼構正在實驗一場建筑業的革命,用鋼結構取代混凝土,并應用在住宅領域。 時至今日,鋼結構住宅的春天還未到來。 高成本成為推廣鋼結構住宅的硬傷。這一次杭蕭鋼構開始嘗試轉變公眾對鋼結構成本高的印象,杭蕭鋼構董事長單木銀不再談鋼結構住宅每平米的造價,而是強調要利用“鋼管束住宅組合結構體系”調整綜合造價。 “在這次的案例工程——錢江世紀城人才專項用房項目中,我們應用新技術的11號樓,建安造價可以逼平混凝土住宅,”單銀木說,“除了杭蕭鋼構采用TOC的管理體系,使融資成本、管理成本、勞動力成本等因工期減半而得到縮減以外,更低的用鋼量以及綠色建筑等相關國家政策的補貼,也是造價降低的重要因素。” 降低造價也許能夠贏得市場青睞,可是,這一次杭蕭鋼構不再準備賣鋼構產品,而改為賣技術。“我們正在往輕資產,服務型企業轉變,”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瑞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主要是跟終端的房地產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為啟動這場鋼結構住宅實驗,杭蕭鋼構投入了重資,2004年投資近3億元建立漢德邦建材廠,但此后11年間在資本市場頻頻受挫,“這11年杭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包括我們的大筆資金投入,每年的設備折舊利息負擔,由于戰略目標非常清晰,董事長的性格也是非常執著,他覺得應該做,所以堅持下來了。”陳瑞說。 這種堅持的代價是巨大的。2007年一筆344億元的跨國訂單遭受“造假“質疑,證監會要求其三年內不允許增發股票。2010年杭蕭鋼構成立了自己的房地產子公司萬郡房地產有限公司,不料迎來新一輪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讓杭蕭鋼構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再次受阻,建立鋼結構住宅示范項目的目標不得不延期至今。 這家曾經四處建廠的鋼結構企業開始思考自己的轉型,“技術服務型企業”是杭蕭鋼構給這自己的最新定位。陳瑞說,“我們希望輕資產化,未來重資產的合作不會很多。” 今年3月,杭蕭鋼構與新疆呼圖壁縣文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鋼結構住宅體系(含鋼管束住宅組合結構)合作協議。這是繼河北世人美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之后,杭蕭鋼構簽署的第二個技術轉讓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兩次合作都是通過招商加盟的方式進行,這意味著杭蕭鋼構將為房企提供技術支持,而鋼結構材料需要房企自行解決。 陳瑞說,“以前我們要拼命說服一個房地產開發商采用我們的鋼結構,這個溝通過程很累。但現在不一樣了,邯鄲這一家房企在邯鄲地區的所有項目都可以用這個材料,每開發一平米要給我們支付技術使用費,這樣我們形成利益共同體,讓地方龍頭企業去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我們提供技術服務,如果在全國我們有10個這樣的房地產企業,相當于有10個杭蕭鋼構在推廣我們的鋼結構住宅體系。” 轉型“輕資產” 然而,房地產企業自身仍然需要面對資金壓力和行業洗牌的困境。與杭蕭鋼構合作,意味著自己要解決鋼材生產問題。讓已經步履維艱的房地產企業自行成立鋼構廠,為住宅產業化提供材料,陳瑞也很明白,這不是一場容易的變革。“對他們(房企)來說可能就看誰愿意扒層皮,真的忍受這個痛苦的過程。”不過,陳瑞認為,有遠見的房地產企業會及時想到行業調整時的出路。”對他們有了實體的要求,就是要求他們對未來的生產發展以及轉型都要有真實做法,而不再是僅依靠土地和投資賺取暴利。”陳瑞說。 杭蕭鋼構打算用招商家加盟的方式讓“車間里造房子”的夢想廣泛復制,由戰略發展中心負責招入房地產商,運營管理中心負責跟進服務。陳瑞說,“服務包括如何建廠、買設備,如何生產、安裝,我們負責咨詢服務以及管理導入,但不負責具體的管理。” 不過,招商的夢想是否能夠贏得市場青睞還不得而知。 這家原本以提供建筑材料為主業的鋼結構企業試圖改變房地產業的開發思路,杭蕭鋼構希望握緊自己手中的技術籌碼,借勢發力。 杭蕭鋼構總工程師楊強躍說,“在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期,房子基本上蓋出來不愁賣。但是現在不一樣,房企需要考慮房子造出來之后如何銷售。這是一個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過程,要求房企拿出更高品質的住宅。” 中國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的結構調整以及政府對綠色建筑強調正令杭蕭鋼構信心十足。根據政府此前提出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要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其中要求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鋼結構等建筑體系,開展工業化建筑示范試點。 “從綠色建筑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鋼結構非常有前景,鋼結構本身就是一種可循環的材料,而混凝土對于我們現階段的技術來說,還是不太可降解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修龍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另外,我們還要化解國家鋼鐵產能過剩的現狀,調整產業結構。如果建筑上用好鋼結構,可以非常好地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 2014年,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受住建部委托,成立了鋼結構住宅課題小組,正在研究鋼結構在住宅領域的應用。“現在大家都看到了鋼結構住宅的潛質,都在研發,但是市場的接受度還沒有到熱情高漲的程度,畢竟在技術、政策障礙方面還需要一些突破。”修龍認為,鋼結構住宅的春天還沒有到來。 在杭州市蕭山區錢江世紀城人才專項用房一期工程施工現場,看不到常規的腳手架和混凝土攪拌機,只見數堆形狀各異的鋼板和零星的施工人員,這個看上去像是停工了的爛尾工程卻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專家考察團,其中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及政府官員。 一直在探索住宅工業化方式的萬科也曾來到杭蕭鋼構,探討鋼結構在住宅上的應用。 不過,對于杭蕭鋼構來說,與萬科的合作需要非常謹慎。“我們通常會選區域型的龍頭房地產公司,像萬科之類的全國性房企,我無法限制他在哪個地方使用,無法保護我的技術,”陳瑞說,“而現在我們必須要保證我們的研發費用、財務費用,能收回的成本都要收回。” |
|
上一篇:中建鋼構:譜寫中國建造傳奇